首頁 > 新聞中心 > 行業資訊

解析“一帶一路”優勢 談仿制藥出海可能性

2022-03-01

  仿制藥,走,到“一帶一路“去
 
  在整理MNC2021财報過程中,我們看到阿斯利康積極拓展新興市場并取得較好成績。進一步了解後發現,發展中國家在用藥方面普遍有未滿足的需求,包括一些特有的熱帶疾病仍面臨無藥可醫的局面。這是因為發展中國家市場需求(而不是需要)較弱,藥物研發收益不足以覆蓋成本,藥企研發動力不足,創新藥市場失靈。我們覺得這是仿制藥的機會,仿制藥由生産成本而非研發成本來決定價格,應能使價格下降到市場狀況決定的水平。另一方面,“一帶一路“政策鼓勵和推動下,藥企不再單槍匹馬向沿線國家出口仿制藥,可有效降低風險,提高成功和收益的可能性。基于以上原因我們整理了本篇文章,主要讨論仿制藥出海可能性,仿制藥出口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的收益和風險。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是每個人的責任,仿制藥也好,創新藥也罷,安全有效性價比高的藥物總有出路。不管當下是不是藥企寒冬,抱怨和情緒表達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,不斷思考和改進才是正确的應對之路。
 
  仿制藥出海可能性
 
  過去印度和中國都是仿制藥大國,但國内仿制藥明顯競争不過印度,主要原因是藥品質量不被認可。印度的仿制藥經常拿到歐洲和美國質量認證,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有廣泛的市場需求。其實印度的低端仿制藥和低級重複比我國還多,但高端仿制藥做得好,這部分藥品比我們有競争力。現在經過仿制藥一緻性評價,我國仿制藥質量提上來了,部分藥品也陸續拿到美國和歐盟認證,而且我們有印度沒有的優勢——更多更好的仿制藥,我們有數量和成本優勢。仿制藥市場過去是他們的,未來可以是我們的。不是隻有創新藥才能出海,仿制藥也可以出海。無論在什麼時代、什麼國家,物美價廉的好藥最終會受歡迎。
 
  仿制藥出口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:優勢分析
 
  出海不是盲目出海,藥企需要了解政策和形勢,認清市場和需求。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到訪哈薩克斯坦,提出共建“絲綢之路經濟帶”;同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把“一帶一路”升級為國家戰略。圍繞“一帶一路”,中央政府明确表示要“重點推進有利于‘一帶一路’建設和周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境外投資”。國家鼓勵企業參與“一帶一路“建設和投資,是較為明确的政策和形勢。
 
  當我們談論哈薩克斯坦時,我們會想到什麼?2017年普華永道《“一帶一路“背景下的大健康産業投資白皮書》指出,哈國醫藥産業基礎極度落後,70%以上藥品需進口;哈國政府僅免費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及部分常規藥品,大量非常規藥品都需要民衆自費購買。不僅是哈薩克斯坦,目前為止,亞非拉在内的許多發展中國家都面臨缺醫少藥的局面,經濟水平也決定了他們與昂貴專利藥之間的天塹。這其實是人權不平等,也是較為廣泛的市場和需求。
 
  所以,仿制藥,走,到“一帶一路”去。
 
  仿制藥出口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:案例分析
 
  2012年,科倫藥業在哈薩克斯坦注冊成立了KELUN·KAZ并啟動工廠建設,2014年竣工投産。建成以來KELUN·KAZ生産的輸液産品年産量超過3000萬瓶,成為哈國最大的輸液産品供應商。另外,KELUN·KAZ為當地培養了大批技術人才,累計解決就業300餘人,多次獲得哈投資發展部的獎勵,KELUN·KAZ項目被納入哈薩克斯坦工業發展扶持計劃和《2050發展戰略》規劃。同時,科倫以哈薩克斯坦為據點,先後開拓中亞及俄羅斯市場,在吉爾吉斯斯坦的輸液市場占有率已超過30%。2019年科倫實現海外銷售收入12.41億,同比增長70.15%,占營收比重7.04%。
 
  作為醫藥健康大國企,國藥在行動。2015年國藥在馬來西亞槟城設立衆花南藥有限公司,目前已奠定“衆花南藥“血竭品牌第一、出口量第一的好成績。2018年成功并購馬來西亞燕窩行業領導者——天馬燕窩有限公司,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,促進了當地中藥産業發展。中醫藥管理局也在2021年底印發《推進中醫藥高質量融入共建”一帶一路“發展規劃(2021-2025)》,推進醫藥産業參與”一帶一路“建設,國家持續關注,市場一直都在,科倫和國藥的實際行動,都表明這是一條可行的仿制藥發展之路。
 
  仿制藥出口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:風險提示
 
  最後我們要提醒,藥企海外投資建廠比國内難度更大。社會文化差異帶來的項目溝通和推進難度,發展中國家内生經濟不夠強、彙率波動大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。當地的政治體制、法規監管一緻性、藥品生産制造要求、市場規範程度等,都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困難。總之,仿制藥到“一帶一路“去,即是機遇,也是挑戰。
 
  一點升華
 
 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,科技、醫療、制藥等領域均取得長足進步,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也讓“看病難,看病貴”成為曆史。現在我們很少面臨看不起病的困境,但在其他第三世界國家,貧困人口仍遭受着疾病帶來的痛苦和死亡,世衛組織統計,世界估計有93%的可預防死亡負擔出現在發展中國家。數據表明那裡存在市場和需求,但我們更應該明白,數據背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,他們本該擁有更多可能。“享受最高而能獲緻之健康标準,為人人基本權利之一。不因種族,宗教,政治信仰,經濟或社會情境各異,而分軒轾。”雖然盈利是藥企發展的目的和存續的關鍵,但企業精神才是決定公司格局和長遠發展的根本。希望國内藥企腳踏實地謀發展的同時,多想一想企業存在的責任和意義,力争成為有能力有擔當的跨國大藥企。